南宫NG·28(中国)官方网站

学术研究

天台宗智者大师佛经判教:五时八教
时间 : 2020/4/15    发布:中国易经术数科学研究院
 

五时

        隋代天台智者大师,为了让大众易于明白佛陀的教法及思想内容的判别,把佛教经典分类为五种,把佛陀说法的过程分为五个时段。


第一华严时,是佛陀初成道时,在三七日时说《华严经》,《华严经》有前分与后分的区别,前分是三七日时说,与会的都是优秀的大菩萨,没有声闻(阿罗汉)在内;后分如《入法界品》,则有舍利弗等大声闻在内。但因为说法的程度太高,这些大声闻人都无法听得明白,都如聋似哑,未能收到化益的效果。


第二鹿苑时,又称阿含时。是指佛陀说《华严经》后的十二年间,最初在鹿野苑为跟随他出家的五比丘说法。(悉达多太子偷出宫门时,他的父亲净饭王又惊又气,于是派人追他回来,但因太子出家心很坚固,净饭大王没办法,只好从王师中选出憍陈如等五人,伴随侍奉太子学道。于是,这五人便随同太子共修苦行,成为后来的五比丘。太子修了六年苦行,仍然想不通如何能解脱生老病死的问题,不能达到解脱目的,于是放弃苦行,到尼连禅河沐浴,并接受牧羊女供养乳粥。憍陈如等五人以为太子退失道心,于是离开太子,来到鹿野苑苦行林继续苦修。释尊成道后,很怀念这当初跟随他的五人,很想先度他们,于是来到鹿野苑为他们说四圣谛、八正道、布施、持戒、生天等法,五比丘实时得法眼净。)之后,佛陀在十六个大国里,说小乘四部阿含经,即《杂阿含经》、《中阿含经》、《长阿含经》、《增一阿含经》,所以此时期又称阿含时。佛陀在这时期所说的教法是小乘法(即三藏教),程度比较低。


第三方等时,「方等」是大乘经典的通称。佛陀在鹿苑时,度了无数弟子成为阿罗汉。于是在后来的八年间,开始说维摩、思益、胜鬘等大乘经典,斥责小乘而赞叹大乘,目的在打破在第二时得了小乘法浅证的阿罗汉,以为是与佛深证相同的偏见,启发小乘人生起耻小乘,尊大乘的心。


第四般若时,在方等时之后的二十二年间,是佛陀说各种般若经的时期。这时所说的教法,在内容上分为通、别、圆三教,说诸法皆空,其意义是要二乘人进一步发展至大乘中的空,淘汰大、小乘分别的偏执,融合大小乘于一味,故此时又称为淘汰时。


第五法华涅盘时。是佛陀在最后八年间,说《法华经》,与入涅盘之前一日一夜,说《涅盘经》的时期,主要是使修学的人证入佛的知见。佛将华严时以后,至法华时期间之二乘加以开会,令他们能「入佛知见」。

八教

        八教分化仪四教与化法四教,合之为八教。

        智顗所主张之天台宗教判。即将佛教诸经典之内容加以分类、解释。从释尊说法之顺序分为华严、鹿苑、方等、般若、法华涅槃等五时;从教导众生之形式方法分为顿、渐、秘密、不定等四种类(化仪四教);又依适应众生根机而教导之教理内容,分为藏、通、别、圆等四种类(化法四教)。以上总称为五时八教,其关系如下详述:


化仪四教者

系就如来教化的机应,有四教:

一、为顿教,谓佛为应大乘利根菩萨直说大法,不谈小乘,即说华严顿入教法;

二、为渐教,渐即渐次,谓佛应大小乘钝根众生解说阿含、方等、般若等渐进的教法;

三、为秘密教,谓佛具不思议智慧神通之力,能令大众于同会中听法,所闻各异,或为此人说顿,或为彼人说渐,彼此互不相知,隐秘赴机,而各得利益者;

四、为不定教,谓佛所具不思议智慧神通之力,能令大众于同会中听法,或闻小法而证大果,或闻大法而证小果,彼此相知,而得益不定者。


化法四教者

系就如来教化众生的方法,有四教:

一、为藏教:藏即含藏之义,谓由经律论各含藏一切文理,令众生由此证入道果,此指佛于阿含时所说的三藏教;

二、为通教,谓佛对大小乘根机所说的共通教法,钝根者闻之,便可通入藏教;利根者闻之,便可通入别圆二教;

三、为别教,谓专为菩萨乘所说的教法,别于前面的藏通与后面的圆教;

四、为圆教,圆即不偏之义,谓对最上利根菩萨解

首页|机构简介|培训中心|新闻报道|直播课堂|咨询中心|人力资源|联系我们

http://www.yijingshushu.com  技术支持:天地心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