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宫NG·28(中国)官方网站

互动平台

文学家欧阳修论《易传》
时间 : 2016/12/29    阅读 : 708    发布:中国易经术数科学研究院
    欧阳修(1007-1072)字永叔,号醉翁。江西吉水人。他官至参知政事(副宰相)。是"唐宋八大家"之一。他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成就,他的著述很多,文学价值很高。名作《朋党论》、《醉翁亭记》、《秋声赋》等影响很大,在他的文学巨著里,《易》理潜化其中。只要细心研读他的著作,便知他的《易经》水准,很多高深的。《易经》知识在他的作品里,如淅淅春雨,"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"。特别是《秋声赋》一文,若无易学知识之人,很难读懂其含义。

    欧阳修为人正直,不谓权贵。他在朝廷中一贯支持范仲淹等改革弊政、但履遭打击,曾三次被贬。当时宋朝对外采取妥协,每年要进贡西夏大批白银、茶叶、布匹,不断削弱国防力量。欧阳修当时任谏官,他以《易》理的变革思维观,不断提出改革弊政、加强国防力量的主张。但却不被采纳而遭贬官。

    他在《秋声赋》一文中,通过自然界变化规律,以秋声发端,描写天地肃杀的秋气,从而描绘出一幅悲秋的图景。运用他的《易经》思维感观,意在说明国家与朝廷处于阳气(君子的正气)下降,阴气(小人的邪气)弥漫上空时期。国家朝廷的人事忧劳和挫伤就像秋风摧残草木。他通过多层次的渲染和生动的比喻把无形的"秋"描述得有声有色,有姿有态,形象生动,变化万端:
"闻有声自西南来着,悚然而听之","星月皎洁,明河在天。四无人声,声在树间。"--点出秋声的发端。
"盖夫秋之为状也,其色惨淡,烟霏云敛;其容清明,天高日晶;其气栗洌,砭人肌骨;其意萧条,山川寂寥。故其为声也,凄凄切切,呼号愤发"--描述悲秋的图景。

"嗟夫!草木无情有时飘零。人为动物,惟物之灵,万忧感其心,万事劳其形,有动于中,必摇其精。"

"奈何以非金石之质,欲与草木而争荣?念谁为之伐贼,亦何恨乎秋声!"--有情的人类和无情的草木在自然规律面前应有所区别,劝人不要过于忧劳,摧残自己。要顺应自然的规律,以坦荡的胸襟不过分计较秋声(指阴气和小人)的伤害。

全篇以阳气喻比明君贤臣,以阴气喻为小人、奸道。因秋属金,在兑方按洛书四维定季节,西南为立秋。所以秋季是阴气发端上升,摧逐阳气的季节。

最后以《易经》中的天地自然规律。论述秋声(阴气)原本是天地间的变化所至。虽然可怕、可畏,但人们不必"恨乎秋声"!
    欧阳修在易学上着有《易童子问》,他讨论了《易传》的作者问题,认为除《彖》、《象》二传为孔子所作外,其它皆非孔圣人之作。其说易学史上影响很大。
首页|机构简介|培训中心|新闻报道|直播课堂|咨询中心|人力资源|联系我们

http://www.yijingshushu.com  技术支持:天地心网络